微營養素檢查
微營養素是維他命(又名維生素)和微量元素(微量礦物質)的總稱,微營養素在體內含量不多,卻參與神經傳導與修復、安定神經、促進營養吸收…等重要機能。體力不佳、容易疲勞、時常痠痛、免疫力不佳,都有可能是體內營養素缺乏或不平衡引起的,檢測營養素讓你擁有健康人生。
🧪 葉酸(Folic Acid/Folate)是水溶性維生素 B 群的一種(B9),參與 DNA 與 RNA 合成、紅血球生成、胺基酸代謝(特別是同半胱胺酸代謝)與細胞分裂。天然葉酸(Folate)存在於深綠色蔬菜中,補充品形式稱為葉酸(Folic Acid),功能相同但穩定性較佳。
★葉酸缺乏的影響
●巨紅血球性貧血、疲倦、氣促、臉色蒼白
●胎兒畸形風險(特別是神經管閉合不全)
●精神症狀:易怒、記憶力減退、憂鬱
●血中同半胱胺酸升高 → 增加動脈硬化風險
★葉酸過高的影響(補充過量)
●較不常見,體內可透過尿液排除
●過度補充可能掩蓋維生素 B12 缺乏症 → 使神經損傷未被察覺
●每日補充通常建議不超過 1,000 μg(1 mg)
🧪 維生素 B12(Vitamin B12,Cobalamin)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,主要存在於動物性食品中,如紅肉、魚類、蛋與乳製品。其吸收需依賴胃酸與內因子(Intrinsic Factor)共同作用,主要功能包括維持神經系統健康、製造紅血球、參與 DNA 合成與同半胱胺酸代謝。
★維生素 B12 過低的影響(缺乏症):
●巨紅血球性貧血、乏力、臉色蒼白
●神經症狀:四肢麻木、走路不穩、記憶力下降
●情緒異常、憂鬱、注意力不集中
●血中同半胱胺酸(Homocysteine)上升,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
★維生素 B12 過高的情況:
●一般認為毒性極低,體內多餘部分可從尿液排出
●極高濃度(特別是靜脈注射或疾病狀態)偶與白血病、肝病或腫瘤相關,建議評估是否有潛在疾病
●過量補充,建議一天補充量不超過2.4 μg
🧪 維生素 D 是一種脂溶性激素前驅物,主要形式為 D3(cholecalciferol,來自陽光照射皮膚合成)與 D2(ergocalciferol,來自植物性來源)。在肝臟與腎臟經活化後轉為 活性維生素 D(1,25-(OH)₂D),主要功能為促進鈣磷吸收、維持骨骼健康、調節免疫與內分泌系統。
★過低的影響(缺乏症)
●骨質疏鬆、跌倒風險增加
●肌力下降、慢性疼痛
●小孩出現佝僂症,成人骨軟化
●抵抗力下降、免疫失調、慢性發炎
★過高的影響(攝取過量)
●高血鈣症(噁心、便祕、脫水、腎功能損傷)
●長期大劑量補充(>4,000 IU/日)需在醫師監控下進行
●活性 D 使用過量會抑制副甲狀腺功能,造成鈣代謝異常
🧪 電解質(Electrolytes)為維持體液平衡、神經傳導、肌肉收縮與酸鹼穩定不可或缺的離子。常見檢測項目包括鈉(Na⁺)、鉀(K⁺)、鈣(Ca²⁺)、磷(P),異常可能反映腎臟、內分泌、代謝或骨骼疾病狀況。
🧪 維生素 A(Vitamin A)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,主要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的視黃醇(Retinol)及植物性食物中的 β-胡蘿蔔素(在體內可轉換為視黃醇)。維生素 A 對視覺、免疫功能、皮膚黏膜修復、生殖與胚胎發育具有關鍵作用。
★維生素 A 過低的影響(缺乏症):
●夜盲症、乾眼症、角膜軟化甚至失明
●上皮細胞角化,造成皮膚乾燥、毛囊角化
●抵抗力下降、易感染
●生長遲緩、胚胎發育異常(於孕期)
★維生素 A 過高的影響(中毒症):
●慢性過量:頭痛、噁心、皮膚乾裂、肝功能異常、脫髮、關節痛
●急性中毒:顱內壓升高、噁心嘔吐、嗜睡
●孕婦高劑量攝取可能造成胎兒畸形(具致畸胎性)
●長期過量使用(尤其補充型產品)應避免超過每日建議攝取上限(成人上限約 3,000 μg RAE/日)
🧪 維生素 E 是一群脂溶性化合物的總稱,主要包括 α-、β-、γ-、δ-生育醇(tocopherols)與生育三烯酚(tocotrienols),其中 α-生育醇(α-tocopherol) 為最具生物活性的形式。其主要功能為抗氧化,能中和自由基,保護細胞膜與脂質免於氧化損傷,對心血管、神經與皮膚健康具有重要意義。
★維生素 E 過低的影響(缺乏症):
●神經肌肉障礙、步態不穩、肌肉無力
●視力模糊、視網膜病變
●紅血球易破(溶血性貧血)
●常見於早產兒、脂肪吸收不良患者
★維生素 E 過高的影響(攝取過量):
●高劑量補充(>400 IU/日)可能增加出血風險,尤其與抗凝血藥併用者需小心
●可能干擾脂溶性維生素 K 的功能
●長期極高劑量補充與部分全因死亡率風險提升有關,建議依循醫療建議補充
🧪 硒(Selenium, Se)是人體必需的微量礦物質,具有強大的抗氧化與免疫調節作用,主要以硒蛋白(Selenoproteins)**形式參與體內多種生理功能。它與穀胱甘肽過氧化酶(GPx)協同抗自由基,亦影響甲狀腺激素代謝與癌症風險調控。
★硒缺乏的影響
●抗氧化能力下降 → 容易疲倦、免疫力低落
●甲狀腺功能異常(硒參與 T4→T3 活化)
●心肌病變(Keshan 病)、肌肉無力
●精子活力降低、不孕風險升高
硒過高的影響(攝取過量)
★長期高劑量(>400 μg/日)可能導致:
●嘔心、腹瀉、掉髮、皮膚乾燥
●指甲變脆、有金屬口味
●極端情況:神經系統症狀、急性中毒
🧬 白蛋白(Albumin)是肝臟製造的主要血漿蛋白,具有維持血液滲透壓、運輸營養與藥物的重要功能。白蛋白濃度能反映肝臟合成功能、營養狀態與慢性疾病的影響,是臨床評估營養與肝腎健康的重要指標。
🧪 鎂(Magnesium, Mg²⁺)是體內重要的電解質之一,參與神經傳導、肌肉收縮、心律穩定與酵素反應等多種生理功能。雖然血中濃度僅佔總鎂的 1%,但其恆定對心血管與神經系統具有關鍵意義。
🧪 鐵蛋白(Ferritin)是體內儲存鐵質的主要形式,廣泛存在於肝臟、骨髓與脾臟。血液中的鐵蛋白濃度可反映體內總鐵儲存量,是早期偵測缺鐵性貧血與功能性缺鐵的最敏感指標之一,協助判斷慢性疲勞、頭暈、掉髮等是否與缺鐵有關。
🧪 鋅(Zinc)是一種必需微量元素,參與多種酵素反應,對免疫調節、傷口癒合、抗發炎、細胞分裂與抗氧化防禦系統均有關鍵作用。人體無法儲存鋅,需每日從飲食中攝取,缺乏容易發生在壓力大、吸收不良或素食者身上。
★鋅過低的影響(缺乏症)
●抵抗力下降、反覆感冒、生病久未痊癒
●味覺減退、掉髮、指甲白斑、皮膚粗糙
●傷口癒合緩慢、生殖功能減弱、情緒波動
●發育遲緩(兒童)、學習專注力下降
★鋅過高的影響(攝取過量)可能導致:
●噁心、腸胃不適
●銅吸收競爭性下降 → 導致次發性銅缺乏、免疫力下降、貧血
●干擾鐵與鉻等其他礦物質代謝
contact us